亂縫 technique - tenting vs. suturing



最近太多課程,好久沒寫網址了。
剛好昨天演講有個案例,有朋友有問題。順道跟大家分享。

昨天課程的主軸,Dr Neiva 建議使用 Lasso suture 做 GBR,綁的穩定情況下,可以達到媲美 Sausage technique 效果。

我呈現的案例剛好相反,強調的重點在 使用 2-3 mm 高的 healing abutments 作為 tenting,骨粉撒滿,長效型再生膜蓋上去。

縫線不是主要重點。


如這個案例, 右下兩顆牙的缺牙,有明顯 水平骨流失, bone height 夠高,所以植牙同時 GBR.
植牙放進去之後,可以看到前面那顆植體顏色透出骨頭,剩餘厚度一定太薄,因此要補骨。


如上所述,兩個植體放 2 mm 高, 4 mm 寬的 abutment。


外側放 FDBA cortical bone only,沒有 decortication 

Ossix plus membrane 放上去,有用個縫線去壓,但是縫的太爛只有一條線壓到再生膜。
因此稱之 亂縫 technique。

有做好 tension releasing & primary closure 

術前跟術後 五個月的 CT,可以看到,在 implant platform 位置,骨頭寬度長很多。

因此根據這個案例我的心得是
  • 有加上 tenting 時,縫線方法不是太重要
  • primary closure 很重要
  • 沒有 decortication,仍然可以長骨頭

留言

  1. 我想請問鍾老師,一般來說在cortical bone上面做GBR都需要decortication嗎?怎麼樣的情況上可以不做呢?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