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Zucchelli 演講摘要心得 day 1



第一天早上的主題,是自然牙跟植牙的差別

natural tooth 有 attachment,所以牙齒周圍牙肉的穩定與健康的關鍵是:attachment quality

如 Tarnow 的研究,一般我們記得 contact point 到 bone crest 是 5 mm
但到 7 mm 時,仍有 27% 的機會,會有 papillae filled in。
所以補肉仍有機會補出 papillae height,這點很多講補 papillae 的醫師常常提到

Zucchelli 覺得會有這個現象的原因,就是 " attachment quality "
這個 attachment 重要性,在 bone crest 上比較重要。
因為 bone 以下,怎麼樣都有 PDL or osseointegration

植牙 相對 自然牙 的差別

植牙
  • diameter 比牙齒小
  • 所以兩邊的 papillae 寬度,會比較寬,也比較厚。
  • 有較厚的 papillae base,才可以撐出 papillae height
所以後面很多方法,就是建立在這裡的概念上。
想要補出 papillae 的高度,就要將 buccal papillae base 補厚。


這邊也延伸到另一個做法,socket shield technique。
Z 覺得可以保留 buccal bone ,但對 STH (suprabony tissue height)影響不大。
buccal bone 也不難補,所以不太想做。


補骨 vs 補肉

過去我們學習的很多對象,像 ITI Buser,Urban,都是強調要把骨頭補好補滿。
Z 的想法不太一樣,他覺得 bone 是為了要撐出 implant,對支撐 STH 沒有什麼關係。
因為 bone crest 的位置,都是在 soft tissue margin 往下 3 ~4 mm 的位置。骨頭補再厚,跟 STH 也沒什麼關係。
相反的,如果要補很厚的骨頭,為了 primary closure,會讓 MGJ distortion 很多。
之後又要用 FGG 才能將 KM 補回來,在前牙區會非常不好看。

所以對 Zucchelli 來說,骨粉放置的範圍,就是在 housing 以內即可。
housing 之外,都是要補軟組織的位置。

所以我們要先區別
是植牙位置偏到 buccal site 造成沒有骨頭。這種要用補肉解決
還是因為牙位置正確,但 bone loss 造成的流失。這種才是要補骨頭

在 CT 上,可以先看到 implant 有沒有 在 bone housing 外。
植體位置有 一半超出 housing,再加上 implant surface 污染。這種情況 Z 會移除植體。
但如果 超出 housing ,但沒有 PD,會用補肉去解決。



接著 Z 用一個 PSTD 的案例,同時比較治療 自然牙齦萎縮 跟 植牙牙肉萎縮 ( PSTD )

這個植牙萎縮的案例:沒有 probing depth,等於植體有 fiber integration。
接著一步步的比較兩個作法的差異。

crown
  • 植牙假牙可以拿掉,增加 papillae width 
切線
  • 都是 trapezoid flap,水平切線位置根據要 cover 的萎縮。植牙 flap 可以往 palatal advance
split thickness surgical papillae
  • implant 要保留夠厚的 soft tissue 在 recipient site 
  • implant 正 buccal site 也都要用 partial,為了保留 fiber integration。
Tension releasing
  • 先 deep partial 過 MGJ 即可,不要太多,因為跟減張無關。
  • 接著用 superficial partial,牙齒跟植牙方法都一樣
  • 植牙 flap 常有 scar,所以 tension releasing 比較困難。
Debridement
  • 如果沒有 PD,植牙有 fiber integration,不 scaling,也不用 EDTA。
  • abutment 要保持 smooth & convex,好讓 soft tissue adapt
Disepithelialization papillae
  • 植牙 anatomical papillae 去皮要去到 palatal site
  • 植牙 surgical papillae 要保留夠厚的 soft tissue 在 recipient site。
Graft size
  • 植牙 的 graft size
    • MD size:  papillae base to base
    • height:未來 soft tissue margin coronal 1 mm,到超過 bone 2 mm。所以多要 5 mm 以上
    • 厚度:補完之後,最終 flap + CTG 厚度要有 2 mm
  • tooth
    • MD size:papillae base to base
    • height:4 mm
    • thickness:< 1 mm,約 0.5~0.6 mm
Graft 固定
  • CTG 位置
    • 植牙 的 CTG,要放在 未來的 soft tissue margin,往 coronal 1 mm。
  • suture technique
    • 植牙:compressive suture。位置異常時,apical 也要固定。
    • 牙齒:interrupred suture
flap closure
  • 都先縫 vertical incision,由 apical 往 coronal 
  • sling suture
    • 植牙:double sling 到兩邊牙齒
    • 牙齒:sling sling 在牙齒上
術後追蹤
  • 植牙 做了 CTG 要等 4~ 6 months 才可以去調整假牙
  • 恢復時期,定期把 temp 拿掉,調整 margin ,讓假牙到牙肉保持 0.5 mm 距離。



第二個案例,是 buccal 有 probing depth 的植牙 PSTD

當 implant probing depth 只在 buccal site
  • Z 覺得不是 peri-implantitis ,而且很好清潔處理。
  • 用 titanium brush 去清已經露出來的螺紋。
  • 不要用酸 (citric acid etc....),去清潔植體表面,要用 EDTA 。


最後討論 implant 為何要補 CTG
  • 因為牙齒有 attachment 關係,加上有明顯較粗的牙根撐著 facial gingiv,在 bone crest 到  gingiva margin 位置,牙肉不用很厚就有豐隆的外型。
  • 植牙在 suprabony 位置的假牙型態要不同,需要凹陷,留空間給厚的牙肉。
  • 所以植牙補 CTG 是為了
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      to compensate lack of suprabony component of root
        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 ( 老師上課叫我們一起唸一遍,代表很重要 )



這個概念來自於 Z 的 CTG wall technique
  • 在 immediate implant 時,將 CTG 固定在 suprabony 位置,可以當作 soft tissue wall,撐出 facial gingival contour。
  • 所以要將 CTG 固定在 mesial papillae 到 distal papillae base 處,才能當作一個牆。

buccal site 肉用補的,interproximal soft tissue 可用
  • bone level implant,proximal soft tissue 空隙會比較大。比較好撐高 papillae height


Z 覺得 tunnel 不好的關係
  • 在於 CTG 很難固定在,這麼高的位置。
  • Z 提到有些講師說要塞 tuberosity graft ,從 buccal 到 palatal。Z 覺得不太可行,原因
    • 一來 buccal & palatal 不用補太多
    • tunnel 很難塞肉到 papillae base 處。
ps: 講師就是 Evolution 的那個作者,他們之前在線上課程吵得很開心,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下午 part 1 -- delay implant approach

一開始先介紹自然牙的 envelope technique,是 Z最出名的多顆牙翻瓣設計

切線設計
  • papillae 的切線是由 apical 往 coronal 方向切
  • 都是朝向 recession 最多的那顆牙
  • 就是 center of rotation 的位置
翻瓣
  • full thickness 到 MGJ
  • 然後 deep partial 過 MGJ 一點點就好。只要能讓陰影消失即可。
    • 這點做的越好,病人越不會腫痛。
  • 接著就打 superficial partial,達到 tension releasing。
  • 最後再打兩邊 (central incisor & molar) 的 partial。
    • molar 從 furcation 處就要打 partial ,為了不要讓 furcation 露出。
    • 這邊要注意,要打 deep partial,因為肉很薄,非常容易破。
CTG 放置
  • 因為是在牙齒上,只需要在 flap 厚度小於 1 mm 處,在放 CTG 即可。
縫合
  • 用三個 sling suture。
  • 先從最兩邊的 sling 開始縫,最後在縫 recession 最多的那顆牙。


為何提到這個,因為接下來的主題 : 

delay & immediate implant with mucogingival approach 
都用到這個 flap design


Z 的 delay implant 是在拔牙後,要等滿  "六個月"  才進行,所以 ridge 會吸收。
而且要是因為 dental 牙齒的原因拔牙的,才可以等。
因 dental reason 拔牙的 defect,因為兩邊的 papillae 很好,要補骨機會不高

如果是因為牙周原因拔牙,就直接進到明天的作法,而不會用今天的作法。


那吸收的組織,是 hard tissue or soft tissue ?
可以在口內將鄰牙的 ridge 做連線
  • 原本 CEJ 往下 3 mm 處,是 soft tissue collapse
  • 超過 3 mm 處,才是原本的 bone crest,那邊收縮的地方才是 bone resorption 的關係。


這邊分享一個 14 的案例,在 Z 第二本書中也有
  • 切線
    • 就跟 envelope technique 一樣,只是把缺牙區的 buccal flap,當作一個大個 surgical papillae。
  • 翻瓣
    • 也是 split-full-split,未來要植牙的位置是 full 以外,其他都是 partial 。
    • ridge 正上方 跟 palatal site 是不翻開的,只在要放植體的路徑挖掉 soft tissue 去做 site prepartion & implant placement 即可。
  • implant preparation
    • Z 一定使用 fully guide,就算不是 immediate implant,為了不要補骨跟保留最多的 buccal/palatal bone。精準定位是關鍵。
  • 補骨
    • 植牙放進去之後有 dehiscence。在 小於 3 mm 的 defect Z 不補骨,直接用 CTG 蓋住 defect。
    • 書上的理由是 < 3 mm dehiscence 補骨效果不佳,預後有沒有補骨也差不多。
  • CTG harvest
    • 要夠大,大到可以蓋住 dehiscence
    • 可以當作 barrier
    • 也能增厚牙肉
  • CTG 固定
    • 取 CTG 固定在 buccal site 的 papillae base 處。
    • 這是 delay 的特點,因為經過 6 個月恢復,papillae 肉都很厚且寬了。
    • 因為 implant 位置正確,所以 apical 不用 suture
    • CTG 固定好時,仍可以看到 soft tissue contour 仍是凹陷的感覺。這是因為沒有牙根支撐的關係。
    • 只要最後 flap + CTG 超過 2 mm 即可,之後再改假牙撐出型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下午 part 2 --  Immediate implant with mucogingival surgery  (IIP)

IIPIP:就是 即拔+即種+即做假牙 (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& immediate provisionalizaiton)

這邊 Z 挑戰很多 IIPIP 的作法
包括
  • flapless approach
  • tunnel 
  • CAF

Z 覺得 flapless 不好的原因是
  • flapless 是指只放骨粉,不放任何 CTG 就用 temp 壓住 defect。
  • 當不翻 flap 時,suprabony soft tissue 因為沒有牙根的 attachment 支撐會晃動。這時使用 temp 去封住 socket 只有兩種情況
    • temp 根本不碰到牙肉,這樣無法好好 seal 住 socket,血液會從邊緣滲出。
    • temp 壓到牙肉,這樣會把 soft tissue 往 apical 推。
這段講的不知道是不是指 Tarnow 的 duel zone technique,後來 Kan 也有提出 flapless 加上 CTG 在 socket 邊邊的作法,不過 Z 沒有提到。


Z 覺得 tunnel 不好的原因是
  • 一樣要翻瓣,要塞 CTG,效果會比較好。
  • CTG 不好塞,也無法處理 bone defect。


Z 的作法是  IIP + CAF ,好處在
  • 可以挑戰以前限制 IIP 的條件。
    • 如要有 2 mm bone, thick soft tissue, etc ......
    • 要有上述條件,幾乎都沒有案例,或是要把可以留的牙拔了才有機會。
  • 像 Z 第一個案例,還是可以藉由 force eruption 留的牙齒,病人不想留要植牙,才有 IIP 的好案例。
    • 這個案例有點 recession,嚴格定義也是不適合做 IIPIP
  • 其他好處在書中有詳細描述,如 好拔牙、容易分辨 defect、etc..,課上沒細講。

ps. 老師講的 Swiss group 就是 ITI tx guide,ITI 很強調 early implant placement,且有很大量的 study 支撐。ITI 覺得 IIP 很容易牙肉萎縮,所以選案例的條件很嚴苛。


比較 Z 的  Delayed approach 跟 immediate approach 差異
  • delayed 因為等了六個月,papillae 較寬,graft 可以固定在 papillae base
  • immediate implant 時,implant site 兩側 papillae 較窄,要用來做為 surgical papillae 的 recipient bed
    • 因此 CTG 要固定在 flap 上。


Z immediate implant 流程 :21 implant
  • 切線:envelope technique
    • 往兩邊延伸範圍:兩顆。12 ~ 23 的意思
  • 放植體
  • temp pick up
  • jumping gap 放不放骨粉
    • 小於 1 mm 不放
  • 固定 CTG 在 flap 上
    • 針先穿過 flap,離 margin 3 mm
    • 再穿 CTG,離 margin 1 mm
    • 再用 horizontal mattress 傳回 buccal flap 打結
    • 在 mesial & distal papillae base 都要固定一次
  • flap closure 順序
    • 先縫兩邊的牙齒,用 sling suture
    • 再縫 implant distal papillae,用 interruprted suture
    • 先裝上 temp
    • 再縫 mesial papillae
    • 再縫 implant site 的 sling suture
術後把 temp 拿下後可以看到 buccal soft tissue 變超厚的
原本在 distal papillae 有點凹陷,也被補滿了。



接著分享一個 buccal gingival margin 有 abscess 的案例
這種有發炎,代表骨頭有流失,一般是不能用 IIPIP 的

Z 的流程跟前面差不多
  • 在 implant site 先都打 partial thickness
  • 在 bone dehiscence 處,沿著 defect 型態切斷 periosteum ,露出 3 mm 左右的 bone surface。以外的地方仍保留骨膜。
  • 放植體後,bone housing 內會補骨。
    • 先放 autograft
    • 再放 xenograft 混 autograft
  • membrane 固定在 apical 處。
    • 因為剛剛兩邊骨膜有留著,可以用線固定。
    • 用的是 長效型 再生膜。
  • CTG 
    • apico-coronal 大小,要延伸超過 membrane 2 mm。
    • 固定在 flap 上

這個案例有多年後的 CT,可以看到仍有骨頭在 implant 外,雖然薄薄的
臨床結果很漂亮。


第一天心得

Z 的 slide 還蠻陽春的,靠強大的案例壓制全場。講話方式跟多年前比,含蓄許多。
所幸來上課前,已念過課本兩次,很多跟以往衝突的概念,已心裡有底。
案例跟書上類似,多了 video 跟 許多細節的講解,讓課本的內容有更深的體會了。
而且很多操作步驟,真的是當下聽過才知道,啊~ 精髓在這裡啊。

內容實在太多,先分享第一天的部分囉。


留言

熱門文章